在鋼鐵制造領域,一場靜默的技術革命正在改寫行業(yè)格局。日照鋼鐵控股集團通過引進第五代ESP產線,將傳統(tǒng)生產流程從3小時壓縮至7分鐘,創(chuàng)造出鋼水到鋼卷的“瞬變”奇跡。4月16日,行走黃河行進式媒體采訪團來到日照鋼鐵控股集團,了解占該企業(yè)半壁江山的ESP產品。
ESP,即Endless strip production,意為“全無頭帶鋼生產”,被譽為繼轉爐煉鋼、連續(xù)鑄鋼之后的“第三次鋼鐵工業(yè)技術革命”,代表了當今世界熱軋帶技術的最高水平。從鋼水到鋼卷,傳統(tǒng)熱軋生產線要一千多米長、流程需要3小時,而現在的ESP生產線僅有190米、流程只需7分鐘,至少節(jié)能50%、節(jié)水70%、節(jié)省占地三分之二,而且厚度在1.2毫米以下的鋼卷只有ESP能夠實現批量穩(wěn)定生產。
“就好比放進面粉和水后,直接出來面皮,看不到中間和面、搟面的過程?!比照珍撹F控股集團有限公司ESP薄板廠副廠長周永志為記者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。
工序減少了,并不意味著產品質量變低了,相反,ESP生產線產出了“更薄更高強的帶鋼”。據悉,第1至第3條ESP生產線批量軋制出了0.8毫米超薄熱軋鋼卷,第4條生產線已經下探至0.6毫米,也就是相當于“四五張A4紙的厚度”,比其他企業(yè)的產品要薄一半多。而第5條ESP生產線投產可實現0.6毫米批量軋制以及0.5毫米試驗軋制。最重要的是,由于熱軋后就可達到冷軋的厚度,產品替代部分冷軋產品,可直接進行酸洗和鍍鋅后使用。
“我們ESP生產線相較于常規(guī)產線,整個產線長度只有190米,從鋼水到鋼卷僅需7分鐘時間,能源能節(jié)省50%,全部生產流程、生產信息通過數據化方式進行展示,”周永志說,所有的生產裝備、生產數據都能看到,“雖然我距離ESP生產線大約有3—4公里,但是數據已經全貫通?!?
“原來鐵水質量煉出來之后需要去化驗,現在都是無人化的,鋼水在錘煉過程中就可以自動預測成分,實時進行調整,這樣節(jié)省了生產過程中的時間,提高了效率,包括生產過程中的質量也會大幅度提高,”據介紹,第五代ESP生產線被譽為繼氧氣頂吹轉爐、連鑄技術后的第三次鋼鐵革命,不僅讓企業(yè)特色產品占據山東鋼鐵產能的十分之一,更支撐起三峽大壩、港珠澳大橋等國家超級工程的鋼鐵脊梁。
據了解,全球已經建成投產的ESP生產線共五條,日照鋼鐵控股集團就獨擁四條,已實現了0.6毫米批量軋制以及0.5毫米試驗軋制能力,填補了國內極薄熱軋帶鋼高強鋼的空白。